现代中国雕塑在吸收外国艺术语言的同时,始终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别,雕塑由于与公众,城市和公共空间的密切关系,经常成为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的主题。自新世纪初,特别是自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的繁荣和新城市的建设,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日益突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雕刻家的创作热情很高,创新意识和文化意识得到增强,当代中国雕塑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丰富多彩。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
温暖的历史背景
雕塑一直与建筑和城市空间息息相关。在城市空间中,雕塑不仅可以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还可以承载文化记忆,保留历史脉络,增强城市文化形象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必须融合现代元素,还需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良文化,并延续城市历史”。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是城市的魅力。城市空间中的每一代人甚至每个人都是历史链条中的生命体。回顾性的历史,温暖的文化记忆,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包括雕塑和其他公共艺术今天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如何将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城市文化精神并延续历史背景,已成为许多城市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形象改善过程中考虑的重要现实问题。许多城市都热衷于举办国内外雕塑展览,甚至将城市雕塑展览纳入城市文化名片中。
在过去的五年中,从东部的大城市到西部的三线城市,举办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展览或艺术节,例如“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览”和“中国态度与中国雕塑展”,山东济南。以及山西“大同国际雕塑展”等定期展览和主题雕塑展。这些雕塑展览活动无疑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例如,“ 2016年中国上海国际雕塑展”清楚地表明,其意义在于促进上海的“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并进一步研究公共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公共文化如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