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雕塑是当代艺术的两个独立门类,与架上绘画相比被认为是“少数民族”。即使在快餐文化等奖项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时候,也很少有人致力于雕塑和摄影。
如何在当代艺术领域以奖项的名义推动雕塑和摄影的重新定义?
“当代雕塑定位——2012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展览现场
1992年的“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为中国当代雕塑开辟了新的格局。由此产生的名字,也是当今雕塑界存在的山脉。但今天,很明显,雕塑并没有牢固地确立在当代艺术的中心地位。5月底,隋建国创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隋建国。除了推广个人作品外,他还致力于支持雕塑艺术的教育和发展。隋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金会是一个铺路石的角色;希望每一位雕塑创作者都能像博伊斯一样拓展雕塑的概念……
在某种程度上,奖项可以被视为艺术家成功的捷径,但决不能成为艺术家追求成功的捷径。评论家和策展人何桂艳指出,无论是什么样的奖励机制、明确的定位、健康的机制、持续的推广、资金的保障,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特殊雕塑奖项之一,“明日当代雕塑奖”和“曾珠路雕塑奖学金”——两个以高校为基地的雕塑特别奖旨在为市场体系之外的高校雕塑培养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摄影也不在当代艺术视野的中心,但它似乎和雕塑一样脆弱。由荣荣创办的三英堂摄影艺术中心,由英利创办,自2009年起推出三英堂摄影奖。这个奖项支持年轻艺术家,为中国当代摄影注入了无数新鲜血液。
日前,恰巧概念摄影艺术家刘铮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语重心长地说:“无论是在中国哪个奖项、哪个摄影节,对于那些贡献摄影、参与摄影的人,都不能当新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出现在评委面前,是因为国内实在没有合适的方式,也没有太多的公正和严肃的机制来孕育好人。这些摄影师中有些人已经探索了半生,有些人则低调行事。不乏达到很高水平的照片。机构或摄影节要及时、准确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因为中国摄影的强大群体隐藏在其中,这是每个机构都必须从私人思想中承担的责任。”这也说明了摄影艺术家在个人发展中面临的尴尬处境,以及摄影奖应该承担的责任。